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日前在陕西调研时指出,“基层检察院是检察工作的基石,夯实基层基础,检察事业才能创新发展”“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学习提高,练好内功”。湖北省武汉市检察院把干部送到群众身边去锻炼,在一体化实战中培养综合素能,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基层调研,用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在司法办案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一线调研、问需问计基层百姓,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
在湖北省武汉市检察院机关党委会议室,摆放着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是该院对口下沉社区——青山区钢花村街111社区的群众亲手制作并送给检察干警的。给困难群众送物资,帮居民清运垃圾,书写春联共迎新春,协助抗疫……惟妙惟肖的画面记录了检察干警与社区群众心连心、情融情的点点滴滴。
“党员干警与社区群众在抗疫时结下深厚情谊,我们也从中意识到,基层最锻炼干部。”武汉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孙凤华介绍说,该院把干部送到群众身边去锻炼,在一体化实战中培养综合素能,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基层调研,用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小王啊,你又来看我们了?”3月15日一大早,看到穿着“红马甲”的王力从小区门口走来,83岁的丁大爷高兴地打招呼。王力笑着走到老人们中间,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39岁的王力是武汉市检察院“送到群众身边去”的一名党员干部。去年11月,王力暂别机关办公室主任科员岗位,来到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挂职社区副书记,成为一名网格员。同老人们寒暄后,王力快步走进10号楼404室詹婆婆家。“婆婆,您吃饭没?是不舒服吗?”“心里有点闷,社区志愿者在帮我做饭呢。”老人摸着胸口说道。王力转头叮嘱志愿者照看好老人,有什么状况就给他打电话。出门时,王力顺手拎走了垃圾袋。来到1303室,无人应门,王力打电话确认家中老人的去向和安全状况后才放心离开。“我包栋的10号楼,困难群体和独居老人比较多。336户,常住4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100多人,80岁以上的38人,低保户41人。”来社区几个月,王力已经将居民的情况摸得门儿清:“我得经常上门或打电话给这些独居老人,不然他们万一病倒或出个啥事咋办?”
一路上,王力的电话不停响起,本想多跑几家的他无奈折返。一进社区大门,王力就被几名拿着表格的居民围住了。“这个人员类别填什么?”“这个资料我没有怎么办啊?”王力耐心地教大家填写,帮忙复印证件、资料,一上午的时间在繁杂和忙碌中转瞬即逝。“在这里,每个社区干部都没有完全固定的事务,居民的大小事都是我们的事。”王力深有体会地说,“来这里,是素能锻炼,更是人生体验。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群众工作能力,也更加理解基层工作的不易。”这种体会,在附近111社区挂职的袁晓明也感同身受。在检察院从事技术工作的他,初来社区碰到前来投诉、情绪激动的居民,“整个人都蒙了”。几个月下来,身经百战的他,不管居民来反映的是大事还是小事,对上门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都能冷静应对、耐心处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其中的群众工作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少年轻干警出了校门就进机关,与群众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少,让他们到基层锻炼也是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我们也会开辟、搭建更多渠道和平台,让更多干部到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淬炼成长。”孙凤华说。
2023年2月9日,武汉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赵春蕾同该市江汉区检察院检察官一道,来到某医疗美容机构,对其前期未申领排水许可证、未按规定储存药品等问题进行“回头看”。经检查,该机构前期存在的问题均已整改到位。“回头看”结束后,赵春蕾没有马上离开,她要求工作人员拿出医疗废物台账及转运联单,开始逐页核对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然而,当工作人员打开医疗废物处置间时,一股恶臭扑面而来……“转运单显示,两天转运一次医疗废物。昨天才转走一批,今天医疗废物处置间就堆满了?”赵春蕾当场戳穿了该医疗美容机构的造假行为。“不到现场,怎么看得到真实情况?怎么发现得了问题?没有亲身实践,又怎么指导基层办案?”赵春蕾接连几个反问后说道,“公益诉讼工作从发现线索到搜集证据,再到沟通磋商、发出建议,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监督发现的问题最终能否妥善解决,往往还需要行政机关、基层组织发挥合力,以及相关单位和群众积极配合。这当中,检察办案人员既要充当“督促员”,又要充当“协调员”,通过反复磋商、沟通,凝聚各方共识,共同解决难点和堵点。所以,实行上下两级院一体化办案,市院检察干警深度参与、协助基层案件办理,是第七检察部一直坚持的“实战锻炼法”,在医疗美容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中,两级院干警走访调查各类医疗美容机构243家;在电动自行车安全专项检察工作中,走访调查居民小区292个;在保护红色资源“七个一”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走访调查革命文物和烈士陵园1005处……
作为武汉市“标兵党支部”,第七检察部在多个专项办案组都成立了临时或联合党支部,凝聚全员攻坚克难。而这也成了武汉市检察院集聚两级院或多部门合力,推动重要专项工作、重大专案办理的常规做法。在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大要案中,该院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全员“一切从政治上看”,勇挑大梁、埋头苦干,将一个个难啃的“骨头案”打造成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的精品案,将一个个业务骨干磨炼成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检察精英。“‘党旗插在司法办案一线’已经成为我们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法宝,也成为我们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孙凤华总结道。
强化“一线工作法”,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基层调研,正是武汉市检察院不断推进基层院建设,同时锤炼干部内功的双赢路径。“马不停蹄”,在谈到近期开展的工作时,该院检务督察部主任李峻如此形容。“我们正就落实三级检察长会议精神情况到基层院开展督察,已经走了7个院。同时还就湖北省检察院关于司法责任制的专项课题进行调研,除征求单位意见,还要听取部分检察官的意见,发放调查问卷。”李峻计划,先就前期调研情况拟出大纲,针对问题开展第二轮调研后,最终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什么有的院精英多但精品案不多?有的院人不多却常出精品案?工作不能光坐在办公室里凭想象干,要下到基层去了解和掌握真实具体的情况,一起分析研究问题,找到症结根源,再对症下药。”李峻介绍,每到一个院,除了“明察”,他们还会“暗访”,“有时问题的症结就藏在细微处,与工作习惯、精神风貌有关”。“问题通常来自基层,解决办法也要到基层去寻找,要深入了解基层的真正需求,以及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孙凤华说道,“‘坐堂行医’肯定开不出好‘药方’”。2022年,武汉市检察院政治部就组织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基层行活动,对全市所有基层院的先进经验和短板不足进行深入摸底调研,一方面倾听基层代表的问题困难,一方面解读上级政策和工作部署,疏通难点和堵点。各基层院的政治部主任和政工干部也一起参与走访,在互学互比中会诊病灶、研判破题,找准各院的发展“最优解”。基层的心声,武汉市检察院牢记在心。针对基层政工干部迭代快、流动大与政工工作规范化、流程化高的矛盾,该院政治部组织全市政工骨干编撰了《政工小白书》,将常规工作清单化、常见项目标准化,为新人迅速上手提供有效指引;围绕基层普遍反映的意识形态等重点难点工作,以编代训,传道授业解惑。针对基层队伍整体结构不优的问题,该院大力培养青年干警,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升检察人员素能的工作措施》等人才培养方案。基层好的经验做法,也被武汉市检察院吸收。如江汉区检察院青年干警接访轮训制、青山区检察院职业导师制等,都被武汉市检察院“相中”,总结提炼为特色制度,以文件形式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每个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下去走访后,对基层工作的全貌有了更深入真切的了解。”“在市院,每人各耕一块‘责任田’,工作内容相对单纯。去到基层,才真正理解了政工工作的庞杂,了解到难点和如何解难。”参与基层行后,武汉市检察院政治部年轻干警对政工乃至整个检察工作都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这是一种双向的学习提升,对于转变干部作风大有裨益。”孙凤华表示,“我们将继续强化‘一线工作法’,打造上下、横向有效沟通、密切联系的稳定链条,在指导、联系、聚力基层上持续用心用力”。